七日谈:楼梯间不是谁的杂物间 世界报道
(相关资料图)
柜子花盆、拖把瓷砖、买菜小车,甚至还有缺了脚蹬子的自行车……有媒体调查发现,不少小区单元的楼梯间被各种杂物塞得满满当当,特别是在一些老旧楼栋,本就不宽的楼道还被占了近半。许多居民忧心忡忡:“万一发生紧急情况,这可都是逃生‘拦路虎’。”
公共空间乱堆乱放是个老问题。楼梯过道、单元门口、消防栓旁,东家放一点,西家占一处,经年累月越发逼仄。如此种种,不仅关乎公共空间的有效使用,更隐藏着巨大安全隐患。且不说有些物品易燃易爆,随意放置隐患重重,即便寻常物件,长期堆积也易滋生蚊蝇,令人糟心。公共通道梗阻,平常时候尚且通行不畅,一旦发生意外,耽误的更是生命救援。对此,我国相关法规早已明确,圈占疏散通道、消防通道等属违法,北京《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也呼吁,不占用公用设施、公共区域。可以说,保持公共空间整洁,维护生命通道畅通,是文明素养的要求,也是必须严守的规矩。
公共空间不是谁的“私人杂物间”。道理大家都懂,可具体到自家门口,一些人的想法就变了,总觉得“窗沿下”“楼道里”,不堆白不堆,自己不堆别人堆,岂不太吃亏?不乏有些人,赶上检查整治,就赶紧把东西收拾进屋,风头一过,又呼啦啦全搬了出来。如此循环往复,令整治效果大打折扣。
向陋习开战,让公共空间回归,呼唤更加主动、更加有力的共治。这一方面需要以严查倒逼守规,一旦发现杂物堆积,务必找到责任人,该清理的清理,该处罚的处罚。另一方面,也呼唤更多居民站出来,给社区治理“搭把手”。毕竟,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”,没有谁比生活于斯的居民更了解身边的问题,也更有热情去破解身边“顽疾”。维护公共空间的整洁有序,需要更多“朝阳群众”涌现出来。只有大家都来与“躲猫猫式”陋习周旋,治理效能方能持续提升。
文明社会惠及你我,宜居生活有赖共治。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,家里家外好好打理,屋前屋后维护整洁。与此同时,出门遛弯时、回家路途中,遇到乱堆乱放“随手拍”,看到不文明行为及时提醒……每个人的一小步,汇聚起来就是文明的一大步。一位位“朝阳群众”活跃起来,正是建设和谐社区、美丽家园的强大能量。
(原标题:楼梯间不是谁的杂物间)
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田闻之
流程编辑 刘伟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