瞭望丨黄金水道撑起黄金经济带
在湖北省宜昌市,船舶有序通过三峡船闸(2023 年 7 月1 日摄) 郑家裕摄 / 本刊
长江是连接我国西南、华中、华东三大经济区的交通运输大动脉。长江干线年货运量达到35亿吨左右,连续十八年稳居世界内河第一。长江已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、运量最大的“黄金水道”,不断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,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聚集世界最大内河港口群
(相关资料图)
6月30日,武汉阳逻港。龙门吊、桥吊起落不停,数千个集装箱堆垛成“山”,重型货柜车与码头工人穿梭其间。一辆满载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班轮准备启航,向东驶往韩国釜山。不远处的铁水联运场站,装满电子产品的“汉新欧”班列鸣笛启程,向西开行,销往欧洲。武汉阳逻港已实现“航运向东入海、班列向西入欧”。
2022年,武汉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准箱,这是继2014年突破100万标准箱后,再次实现里程碑式跨越,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水铁联运枢纽。
包括武汉阳逻港,长江干线拥有亿吨大港15个,占全国亿吨大港的1/3。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从2012年360个增加到2022年约450个。
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说,党的十八大以来,长江航运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,长江航运基础设施能力、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,始终保持国内国际内河航运领先地位。
港口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潜能的主骨架,航运中心是建设现代航运体系的助推器。
刘亮介绍,随着上海、武汉、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基本建成,形成彼此协调呼应、互为支撑,实现了“龙头牵引”“龙腰支撑”“龙尾摆动”的协同、融合发展格局。以三大航运中心和24个一类水运开放口岸为依托的开放市场体系,实现与100多个国家通航通商,成为引领长江水运发展、提升黄金水道功能的重要支撑。
长江是世界上运量最大、通航最繁忙的河流。数据显示,长江航运承担了沿江80%以上的铁矿石、电煤和外贸货物运输量(中上游地区达90%以上)。2022年,长江干线货物吞吐量达35.9亿吨,是10年前的1.87倍。
今年上半年,长江航运运输生产稳中有进,“黄金效应”持续发挥。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数据显示:1至6月,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.3亿吨,同比增长6.1%;集装箱吞吐量1236万标准箱,同比增长6.4%。上半年,煤炭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、粮食的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.9亿吨、6800万吨和4930万吨,同比分别增长6.6%、14.8%、10.3%。
消费复苏拉动长江邮轮市场快速增长。在长江沿岸,“长江夜游”近乎一票难求。作为国内江海联运和邮轮旅游的综合服务企业,长江航运集团抢抓市场复苏机遇,推出系列特色文旅融合产品。
长江航运集团董事长张翼说,上半年,集团接待游客96.6万人次,呈现井喷之势。其中,长江系列三峡邮轮接待游客3.04万人次,重庆、武汉、上海等地区城市滨江游船接待游客93.6万余人次,游客接待量均好于2019年同期。
形成世界最大天然水运网络体系
三峡通,则长江畅。
三峡船闸是长江船舶向上游航行的必经节点。自2003年向社会船舶开放以来,20年累计通过超99万艘次船舶、19.1亿吨货物、1200多万人次旅客。将19.1亿吨货物装满40尺集装箱货柜,首尾相连可绕地球赤道22.4圈。
往来船只川流不息,三峡船闸繁忙有序,得益于长江干线航道整治。刘亮介绍,过去十年,交通部门先后改善航道2600多公里,高等级、标准化航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
截至2022年底,长江水系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1.11万公里,与2012年相比增长75.5%,基本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轴,以京杭运河、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和岷江、嘉陵江、乌江、沅水、湘江、汉江、江汉运河、赣江、信江、合裕线等支流及运河高等级航道为主脉,干支衔接、局部成网的总体格局。
“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.5米深水航道、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贯通运行,实现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、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,武汉以下航道区段标准基本统一。”刘亮说。
一条“联通川渝湘、畅行鄂赣皖、通达苏浙沪”的水上高速路,带动沿线港口加速发展。
“因港而城”的湖北省黄石市,曾一度出现港口“杂乱差”。为让“黄金岸线”得到“黄金收益”,黄石整合设立“黄石新港”,跳出单一港口模式,通过整合区域公路、铁路、水路及航空优势,积极构建综合交通枢纽。2022年创下吞吐量2930万吨的历史新高。
尝到甜头后,黄石新港又在下游建设8个2万吨级的泊位,将具备8000万吨设计吞吐能力。黄石新港(物流)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程艳民说,“今年底,黄石新港将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单体港。”
与黄石新港一样,越来越多的铁路、公路与港口“牵手”。据统计,宜宾、泸州、重庆、宜昌、荆州、岳阳、武汉、黄石、九江、安庆、芜湖、马鞍山、南京、镇江、南通等沿江15个主要港口已实现铁路进港。江海联运、铁水联运,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正在形成。
畅通“大动脉”与疏通“毛细血管”同步推进,大中小港口有机衔接,拓展长江“宽度”。据统计,长江水系通航里程约7万公里,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%,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天然水运网络体系。
在货运量提升的同时,绿色航运也稳步推进。登上“长江三峡1”号纯电动游轮,即使在行驶中也闻不到刺鼻的柴油味,听不到发动机轰鸣声。游轮攻克多项技术难题,一次充电可续航150公里。去年3月首航以来,这艘游轮总用电约百万千瓦时,对比同型常规燃油动力船舶,相当于减少超过75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游轮停靠码头后,工作人员手机轻轻一点,就有船来接收垃圾废水。垃圾再通过垃圾车转运至垃圾处理站,生活污水通过接收管道与接收船无缝对接,实现船舶污染物零入江。
“2022年,长江干线常年航行的3.3万艘船舶基本实现‘零排放’。目前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已有注册用户29万、船舶9.1万艘。”刘亮说。
串起世界最大内河经济走廊
场桥、岸桥一字排开,运输车辆往复穿梭,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,高大的龙门吊“四平八稳”;江上各色邮轮“千舟竞渡”,长江“黄金水道”一派繁忙,宛如江南大地正在演奏一首激昂的乐曲。
芜湖港,素有“皖南门户”“长江巨埠”之称。乘着长江经济带、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的春风,芜湖港成为皖江港口群的核心港,也是上海港的喂给港。2022年芜湖港有125万个集装箱进出,开往上海港的航次多达700余次。
作为安徽最大的货运、外贸、集装箱中转港,芜湖港已成为“皖货出海”的重要大通道,成为安徽向东融入长三角、向西连结中西部的前沿阵地,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
水运通,产业兴。
“黄金水道”让长江航运发生了巨大改变,更串起了世界最大内河经济走廊。
2016年发布的《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》,明确长江经济带“一轴、两翼、三极、多点”的发展新格局。7年多来,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,长江三角洲城市群、长江中游城市群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在形成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,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。2016年至2022年,中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从89.6%提高到92.8%。
长三角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。中欧班列贸易规模不断扩大,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,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。
从加速一体化的长三角溯流而上,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动能持续增强,长江上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“加速期”,沿线生动的发展面貌见证“黄金水道”正成为“黄金经济带”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(《瞭望》2023年第31期 )
(责编:汪泽滋)